老宅风波(下):取舍之间

网站首页    文物普法    文物普法讲堂    老宅风波(下):取舍之间

 

 

 

  经过一场风波之后,弟弟明白了知法懂法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地学习《文物保护法》,然而家人无意中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哥哥唐晓华即将要加入美国国籍,成为“外国人”。这一下引起了他的深思。弟弟找到了哥哥的女朋友简妮,再次确认了这个事实。

  我们暂且先不去探讨弟弟传喜是出于什么目的去打探哥哥身份的这个情节,也不去深究哥哥的女友简妮为什么会说自己“傍”上了晓华。我们故事的主线是老宅,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老宅才是故事的核心,在这里,关键是要搞清楚为什么传喜会对哥哥“外国人”的身份如此感兴趣?他会做什么呢?会不会与晓华即将加入美国国籍,成为外国人有关系呢?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果然晓华外国人的身份与老宅的归属之间是有联系的,《文物保护法》中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转让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知道了这个规定的唐晓华,他又会怎么做呢? 

  为了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利用老宅,哥哥晓华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个情节应该是高于生活的“艺术性处理”,但是我们明白,故事在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生活中难以取舍的东西很多,远非一个故事可以装载,因此故事把唐晓华与女友简妮之间的感情矛盾与“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老宅转让和归属,放在一起展现,就是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面对感情,我们难以取舍,同样,面对文物,我们也是难以取舍——晓华与简妮之间的感情不能用金钱物质来衡量,同样,文物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证,也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哥哥晓华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规划老宅的使用,兴高采烈地给奶奶描述自己的设计。这个细节并不是重点,但它展示给我们一个美好理念,那就是“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地开发利用之间,与经济建设之间是可以妥善解决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法律是刚性的、清晰的,它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但是人与人的情感,人与物的情感却是复杂的,没有人可以清晰地讲述出什么样的情感是对,什么样的情感是错,把自己对于生活中各类事物的感受装载到法律的框架里,而不是包裹在法律的框架外,才能让自己的情感和诉求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不伤害他人,更不触及法律的底线。

      在故事中晓华放弃了美国国籍,保留了对老宅的部分继承权,在这里我们不去解析关于“继承”与“转让”之间的法律界定,不去探讨关于房屋继承的手续和操作流程,我们要普及一个在《文物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又与大家的工作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却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个条款——“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

       故事的最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哥哥、弟弟、以及哥哥的女友简妮之间的矛盾都得到了化解,作为“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老宅也得到了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但是这个结尾是我们美好的希望,现实生活之中,许许多多围绕着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远比故事中所描述的激烈,结局也不一定都是美好的。

      《文物保护法》是守护文物的安全线,让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它,同样是我们美好的希望。

 

 

 

2019年7月2日 22:1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