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期的盛水容器

网站首页    文物研究与收藏    黄河流域史前陶器    新石器时期的盛水容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运水、储水成为远古时代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陶器则是他们方便盛水的重要器皿。

  旋纹红陶尖底瓶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200~公元前2700年)的代表。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命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其制陶业非常发达,艺术成就极高。

  旋纹红陶尖底瓶口径7.1、高26.8厘米,出土于甘肃省陇西县吕家坪,施黑彩,颈部绘平行条纹,肩腹部绘四方连续漩涡纹,纹饰充满动感,配色、图案实为精致。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红陶小口尖底瓶,夹细砂硬陶,质硬,红色,小口,短颈,鼓腹,尖底,腹两侧有耳,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这两个尖底瓶,除大小略有不同外,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肩部及中腹以上全饰向左斜的细绳纹,而陕西省华阴县横阵村遗址出土的尖底瓶则周身磨光。

  尖底瓶最主要的作用为汲水,使用时把绳子拴在双耳上,手握绳子将瓶放置水中,空瓶时重心在上,方便瓶口朝下取水,取水后重心在下,便于提水,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石器时代人民的智慧。

 

 

 

 

2019年7月2日 22:4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