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炊饮用具——陶鬶

网站首页    文物研究与收藏    黄河流域史前陶器    黄河流域的炊饮用具——陶鬶

 

 

       鬶是一种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可以炖煮羹汤、温酒等,做好之后还能作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使用非常方便。《说文·鬲部》记载:“鬶,三足釜也。有柄喙。”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红陶实足鬶,高23.4厘米,直颈、鼓腹、三实心扁足,器身上部施红色陶衣,略翻的口沿对称凹陷呈8字形,微扁的折腹处与颈之间有一绳状把手相连。整器造型独特,略有美感。现收藏于山东博物馆。

  龙山文化的灰陶实足鬹也为山东博物馆藏,高13.5厘米,夹砂灰陶,侈口、细颈、鸟喙形流,扁腹折棱明显,背置宽带鋬,器下置三角凿形足。

  橙黄陶长流鬹和红陶鬶,出土于山东省潍坊市姚官庄遗址,现收藏于山东博物馆。橙黄陶长流鬹高44厘米,侈口、细颈,颈腹无明显分界并置一鋬,腹分裆成三袋足,整器前倾,腹足间饰乳钉和凸弦纹。

  红陶鬶高31.8厘米,侈口,鸟喙形流,圆鼓腹,锥形实足,鋬呈索状,颈两侧各置一环钮,腹饰锯齿状凸弦纹两周。

  据说鬶的形状之所以像鸟,是因为当时的东夷人以鸟为图腾,这类器物不仅可以日常使用,也表达了远古时期居民对于图腾的崇拜。

 

 

 

 

 

 

2019年7月2日 22:4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