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具用材,窥探古人审美
古代家具,记载着古人的生活习性与审美情趣,一桌一椅,屏风床榻,香几案板......既是文物也是文化。
一门年轻的学问:中国古代家具用材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家具的研究书籍,已经出版了很多,其中,有王世襄著《明式家具珍赏》,田家清著《明韵》、《清代家具》等。但关于中国古代家具所用材质的研究,相关书籍就不是很多了,这其实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问,大概是在最近30年才开始的。
我国地大物博,树木种类繁多,不同木材品质差异很大。《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对中国古代家具所用材料的名称、特征、分类、分布、鉴别以及经典器物鉴赏等进行一一解读。对于中国传统家具的美学剖析渗透在字里行间,实为家具爱好者、收藏者的一本必备工具书。
被奉为至宝的木材:一寸紫檀一寸金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凉州词》唐孟浩然
中国古代家具所用硬木,最早的记载便是紫檀。西晋崔豹《古今注》记载到:“紫旃木,出扶南、林邑,色紫赤,亦谓紫檀也。”
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也有记载:“紫檀殿在大明寝殿西,......皆以紫檀香木为之。缕花龙涎香,间白玉饰壁。”“寝殿楠木御榻,东夹紫檀御榻。”
清乾隆紫檀龙纹“神皋纪庆”册页盒| 文物出版社旗舰店
紫檀木究竟为何令人刮目相看呢?
1. 生长周期长,资源稀缺
紫檀堪称木中之王,不仅是世上最稀少、最名贵的木种之一,更是家具制作中的顶级材料。紫檀是一种绿树乔木,生长十分缓慢,百年才能成材,最大的紫檀木半径仅为十公分左右,因此民间素有“十檀九空,百年寸檀”之说。
紫檀老料 | 文物出版社
2. 质地坚硬,经久耐用
紫檀致密坚重,耐腐性强,结构均匀,其纤维结构细密不易折断,因此可以多角度进行雕刻。紫檀木色华美,边材白里透浅黄,心材紫红色,心、边材区别明显,几百年不改其色;新切面呈紫红色,长久放置则呈紫黑色,纹理中夹杂着黑色的条纹,富有变化。
紫檀建筑立柱横切面 | 文物出版社
由紫檀制成的家具经久耐用,历久弥新,既具备保值特性,也具有传承性,是现代杂木、柴木等家具无法比拟的。
3. 浑然天成,天然之美
紫檀木性沉静、古朴,木质韧性好、耐雕琢,纹理美观,色泽雅致,充分展示出浑然天成之美,因此备受世人推崇。
从印度运回的紫檀小方材 | 文物出版社
紫檀家具在木质纹路、雕刻花纹、图案和颜色方面天然独特,极具收藏价值,因其在用料、结构、工艺上的讲究和雅致的历史底蕴,紫檀家具更成为一种高档生活品质的象征。
4. 木中贵族,气质庄重
紫檀家具有着浓厚的宫廷色彩,堪称中国古典家具中的贵族。它色泽深沉,不喧不噪,坚实耐用,稳重静穆,与清代帝王期望的富贵长存、江山永固的心境相得益彰。
紫檀小方材及圆材 | 文物出版社
家具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本身物理属性的制约,加之人们附加的情感寄托,它们就成为了兼具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发现材料之美: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
《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精选出大量第一手图片资料,共列举包括核桃木、花梨木、黄花黎、红木、紫檀、沉香木等在内的中国古代家具所用木材28种,斑竹、楠竹、人面竹及棕竹在内的竹材4种,大理石、青金石、孔雀石等在内的石材7种,玳瑁、砗磲、鹤顶红、鹿角、象牙、夜光螺、珊瑚在内的其他用材7种,辅以西方古代家具所用木材的简介,分门别类,以图识材,对中国古代家具用材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解读与介绍。
清乾隆紫檀独梃柱六方桌| 文物出版社旗舰店
收藏必备
本书从历年中国嘉德家具拍品中,精挑细选出与各种用材相对应的家具,方便读者参考比对,对于家具爱好者、收藏家来说是一本实为难得的必备工具书。
窥见中国美学
书中科学、准确地记录了家具用材的名称(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别称及产地、主要特征,将用材的使用历史及背后的精神因素以图片说明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从中不难窥见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
文献与实测相结合,考据严谨
作者对木材名称的考据工作相当严谨。在历朝历代对树木的解读中,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错误频出,致使以讹传讹,谬误千里。本书作者翻阅了大量古文献中更早、更权威的刻本,与今本进行对比,加之实地考察的举证,纠正、澄清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与翻译中的讹误。
中国的家具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其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形成了“材美工巧”的独有神韵。而中国古典家具的起源和发展也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的特色,遵循着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审美的价值标准。
《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让家具的基础——材料,大放异彩,让我们能够从一种更新鲜、独特的角度去感受深藏在中国古代家具背后的中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