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否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网站首页    专题报道    数据新闻    博物馆是否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民对博物馆的熟悉和利用程度,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博物馆确实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一些大博物馆还屡屡成为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上的头部流量与热点。

 

       那么,现实中,博物馆的运营情况如何呢?如果您打听一下,会发现,各省级博物馆或富有自身特色的博物馆,确实是临时展览的展厅里人头攒动,教育活动一上线便被热情的观众一抢而空,有组织的学生参观队伍更是络绎不绝的——所以,博物馆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了吗?在给出答案前,我们先来看看生活方式的定义。百度百科中说,狭义的生活方式指个人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包括衣、食、住、行以及闲暇时间的利用等。无疑,博物馆属于“闲暇时间的利用”这一块。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我国居民在一天的活动中,个人生理必需活动平均用时11小时53分钟,占全天的49.5%;有酬劳动平均用时4小时24分钟,占18.3%;无酬劳动平均用时2小时42分钟,占11.3%;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平均用时3小时56分钟,占16.4%;学习培训平均用时27分钟,占1.9%;交通活动平均用时38分钟,占2.7%。

 

博物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了吗.png

       

       居民一天中自由支配活动平均用时是3小时56分钟。其中,男性4小时13分钟,女性3小时40分钟,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包括健身锻炼、听广播或音乐、看电视、阅读书报期刊、休闲娱乐、社会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与去博物馆参观不同,看电视、阅读书报期刊、听广播或音乐等对人们来说,基本属于碎片化的时间,不需要提前做好安排,与去博物馆参观相比,两者的时间不具有可比较性。因此,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衡量博物馆是否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妨用电影院观影和游乐园游玩两项活动来与博物馆参观做比较:

 

       根据第三方平台的统计,2017年期间我国游乐园参观人数高达9.75亿人次,平均每个游乐园接待游客人数每年达到65万人次(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内地票房超过60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9%;内地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超过17亿。

 

       那么,跟游乐园和电影相比,我国博物馆的表现如何呢?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博物馆全年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举办社会教育活动超过20万次,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5136家,全国一二三级博物馆855家,其中,3500家博物馆数字地图对外开放。

 

       虽然从总体数据上来看,博物馆参观人次已相当于甚至超过游乐园参观人次,但仍然比不上电影观影人次,但是,文博界有一些现象级的事件,其热度一度能超过最热电影的热度。微信指数显示,2019年春节过后,关键词“故宫”的指数峰值为92494789,“流浪地球”的指数峰值为62798078,“电影”的指数峰值为72394222,经大数据分析,在微信移动端,“故宫”峰值远超“流浪地球”和“电影”。

 

图片1

   

 数据/图片来源:微信指数

 

       还需要提出的是,与观影和游乐园游玩不同,博物馆更偏“硬核”——其学习和文化体验的意味更浓,人们在博物馆里参观需要调动比观影和游玩更多的注意力与主动性,甚至如果想要达到一个优质的博物馆参观效果,参观者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功课,或者具备相关知识储备。而博物馆参观人次少于观影人次,这种现象哪怕是在文化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也是很常见的。

 

       最后,还要看到,我们国家的博物馆不会止步于把观众“请进来”,博物馆与社会的“超级链接”已初步形成,比如,腾讯智慧博物馆全生态链建设启动,百度“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网易“定格历史+中华文明”也已启航亮相。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博物馆正在,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注:以上数据及图片,除个别标注外,其余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编辑整理:数字技术制作中心

 

 

2019年8月22日 16:0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