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了《流浪地球》的“故宫”成为大众的新“团宠”

网站首页    专题报道    数据新闻    打败了《流浪地球》的“故宫”成为大众的新“团宠”

 

 

  2019年春节一过,各行各业的“盘点”工作便拉开了帷幕,文博行业也不例外。

 

img1

 

  据各省文化和旅游部门以及媒体报道等资料显示,全国大部分博物馆的客流量相当可观,与去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此同时,电影行业也交出了春节成绩单,春节期间,单是《流浪地球》就拿下20.17亿票房。

 

img2

 

 不可否认,博物馆与电影在各个方面大相径庭,不好比较,比如:电影属于影视工业,面向市场,推广、发行、衍生品链条都相当成熟,而大多数博物馆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注重社会效益,对市场不那么敏感;其次,电影院随处可见,电影为复制品,不同的地点可以观看同一部影片,相比而言,很多文物是孤品,同一时间只能在一个博物馆里展示,我们不亲自到现场就无法看到它;第三,从广义的文化视野来看,虽然博物馆与电影都可以归于文化这个范畴,但是电影更偏向于娱乐,博物馆则更具有传统的文化底蕴……总之,电影离大众更近,博物馆离大众更远。

 

  可是话虽如此,春节没过几天,博物馆便“逆袭”了。

 

img3

                                                       

    数据/图片来源:微信指数

 

 

  由上图我们看到,微信指数显示,春节过后,关键词“故宫”的指数峰值为92494789,“流浪地球”的指数峰值为62798078,“电影”的指数峰值为72394222,经大数据分析,在微信移动端,“故宫”峰值远超“流浪地球”和“电影”。

 

 一场“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让故宫彻底“火”进了千家万户,直接颠覆了我们对博物馆场所安静、神秘的一贯印象。当然,“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故宫也是历经多年的努力,才完成了从“曲高和寡”到“雅俗共赏”风格的转型。

 

  2014年,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官方推送成为10w+爆款;

 

  2016年初,《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用平民化的视角讲述了故宫文物修缮的故事,一批年轻观众被圈粉;

 

  2016年下半年,《穿越故宫来看你》融入年轻人最爱的QQ、Rap、朋友圈、VR等时尚元素,开创了“魔性”的“故宫Style”;

 

  2018年,故宫参与了备受好评的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参与出品了推广故宫文创的节目《上新了·故宫》,还推出了口红等爆款文创产品……

 

  这一系列活动的叠加效应,让故宫在“历史IP”的基础上成为了顶级“网红IP”,也成为了广大网友时刻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图片1

  

图片来源:微博

 

  总结故宫的IP化营销思路,不难发现,与人们印象中的博物馆不同,故宫淡化了传统博物馆的“刻板端庄”,采用了很多“商业化”的思维来主导文化事业的发展,比如俏皮亲和的语言风格,平和朴实的故事化推广以及跨界渠道拓展等等。因此,当看到网上有人讨论“文创年收入超过15亿的故宫如果上市究竟能估值多少”时,我们也不会觉得奇怪。

 

  当然了,虽然“估值多少”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电影行业还是文博行业,观众从来都是产品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聪明体现在:哪个让人更有亲近感,哪个产品更真诚用心并符合或者引领了审美潮流,哪个让人更有发言权和参与感,他们就会选择哪个。

 

 

编辑整理:数字技术制作中心

 

 

2019年9月11日 09:0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