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报道》第六期

网站首页    中国考古报道    《中国考古报道》第六期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至4000年。古史传说中大致与良渚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吻合的部族有蚩尤、防风氏、羽民国等部族,学界对此莫衷一是。其中,有一派观点主张良渚人属于蚩尤部族,理由是古史传说中的蚩尤是中国东南方的蛮夷,非常英勇好战,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地与其它的部族发生地盘争夺战,屡战屡胜,被尊为战神,但是当他与中原南下的黄帝部族开战时,终于失手,这一则传说与良渚文化的族属、地望和传说极其吻合:良渚文化中石钺非常发达,表明良渚人也好勇强悍;蚩尤战争节节胜利之时,也正是良渚文化非常发达之时;而蚩尤最终被黄帝打败的时候,又正是良渚文化衰败的时候;蚩尤部族中有一支首领叫九黎的大部落联盟,它的分布范围包括了良渚文化的所有地域,因此,这一派观点认为,强悍的良渚人也许就是九黎族中的一支。

 

       良渚文化遗址就在现在的杭州市西北余杭区良渚和瓶窑两镇一带。

 

余杭良渚遗址群地形及遗址分布示意图 

 

       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的30年代。1936年,原浙江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在良渚和长命桥一带作考古调查,发现了十多处遗址。他在良渚周围发掘的棋盘坟,在荀山的西部,与庙前遗址相距不远,经过发掘,发现了以磨光石器和黑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后出版了发掘报告。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其中,始于1987年的瑶山的发掘与反山的发现同时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反山、瑶山的发掘将良渚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推进了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的研究。

 

       良渚文化的发展分为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玉器属于巫玉时期,是我国玉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巫玉时期也称为神玉时期,“玉文化”的另外两个时期是“帝玉时期”、“民玉时期”。巫玉时期,巫以玉祀神,玉是人与天神沟通交流的工具与图腾,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意义。

 

高城墩出土良渚文化玉器 玉璧

 

 

       良渚玉器种类很多,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相当精美,并开创了浅浮雕和透雕技法的先河。出土玉器中出现了神灵崇拜的神人骑兽图腾,雕琢之精细,让人难以想象其距今已有几千年的时间。这些意涵丰富的玉器,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

 

高城墩出土良渚文化玉器 玉璧饰

高城墩出土良渚文化玉器 玉钺

 

       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玉琮的地位最为突出。玉琮作四方柱形,中间有圆孔,外周有饰纹。《周礼》中记载玉琮是祭地之器。良渚文化玉琮出现最晚,但数量最多,器型最大,形式多样,几乎每件都有纹饰,制作极为精美,为迄今所知新石器时代玉琮中形式最全、工艺最精湛的作品。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兽面半圆饰

 

 

2020年3月30日 15:4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