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在当下,从原始青瓷到翡翠青瓷

网站首页    专题报道    文物考古    青在当下,从原始青瓷到翡翠青瓷

概述

       瓷器在中国已有近四千年历史了,瓷器不仅是中国(China)的表征,更是中华民族工艺对世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的原始青瓷在夏末商初已出现,这也是自然落灰釉首度出现在人类文明史上,其后历经变革,据此衍生发明了人工上釉的青瓷工艺,而青瓷也在中国工艺史上繁衍绵延,成为历朝历代的重要工艺品项,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北方才出现不同于青瓷的“白瓷”。

 

中国植物灰釉瓷器的起源

       追本溯源,先民在夏商时代就发明了最早的瓷器,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原始瓷出土于山西夏县东下冯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由于出土的原始瓷标本过少, 难以做更多的推论。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福建永春县发掘出属于夏代纪年内的原始青瓷窑址,确认了中国瓷器的起源。到了商代已经普遍发现了原始青瓷器,遍及中国南北方,在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商代早中期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原始瓷器,早期如湖北盘龙城遗址,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福建、浙江商代晚期的遗址、墓葬中也都发现了原始瓷器。

       商代早中期的原始青瓷,制作较原始,制坯用的原料未经处理,胎质较粗, 胎色以灰白为主,也有灰褐色或淡黄色的。器物成型都用泥条盘筑法,器形不甚规整,胎壁厚薄不均,但烧结坚硬,击碰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同时器物中也有生烧现象,特别器底部分。器物的里外或外壁有薄釉,釉层厚薄不均,常见自然凝成的厚釉点状分布,也常见流釉现象,成品的釉色深浅不一,有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或茶叶末等色。胎釉结合较差,没有形成中间层,容易脱釉。

       到商代后期,原始瓷有了一定发展,在山东、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的遗址、墓葬中出土的原始瓷不仅有了一些新品种,数量也明显增多,胎釉结合也有所进步,人工施釉在很多器物上十分明确了。

 

从植物灰釉到矿物灰釉的历史转折

       中国原始青瓷及釉陶器在商代因窑炉、燃料的改进和加强,从自然釉的产生到人们对自然釉的了解和提炼、生产,发展成人工的施釉技术,成为世界上 最早发现并发明了瓷器的国度。到了商晚期至西周时期,许多地区的原始青瓷烧制已非常成熟了,但也有不少地区还处于学习和发展阶段。这是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生产技术不平衡产生的。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吴、越地区,原始青瓷器的烧制已经相当成熟。纵向比较来看,吴、越地区(苏南、浙江、江西、皖南闽北等地),在东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在很多方面已不逊色于之后的六朝青瓷器了。特别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青瓷器,已制作成十分复杂的仿青铜器造型,且烧制十分精美,使我国的青瓷器烧造技术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图1、2)。

 

图1原始瓷尊 西周丨高12.8厘米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 (陕西周至出土)

 

图2 原始瓷尊 春秋 | 高5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江苏丹徒出土)

 

我国古代植物釉青瓷的发展与衰落

       中国早期原始青瓷器的起源源于窑炉的高温及植物灰釉的飘落,这种自然地落灰成釉现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在南方的印纹硬陶上出现。大约在夏、商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印纹硬陶上已有普遍发现。但植物釉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如不同的木柴、窑炉和火温等因素,所以中国古代原始瓷的产生不久,人工上植物灰釉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了。人工的草木灰釉在原始青瓷中已广泛应用了。之后,随着人们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矿物灰釉也被发现和发明出来了。此后,制作提炼的矿物灰釉之后很快被广泛运用了,矿物灰釉的发现和创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早期瓷器的发展。

       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矿物釉逐渐被推广应用,但植物灰釉还在发挥作用,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宋代普遍使用匣钵装烧之前,支烧、迭烧的南方青瓷, 在施矿物釉器物装窑烧制的过程中,在坯体继续有植物灰釉或多或少的存在。是在窑炉中裸烧的瓷器表面,从柴木燃烧的灰釉飘落形成的。

       我们曾在福建建阳的中晚唐窑址中,发现用瓷土垒筑的窑室内壁中,都有接近透明的青釉层,局部釉面有的非常厚,这些窑壁的釉层,明确是燃料木柴燃烧时产生的植物釉。而到了用匣钵装烧的宋代窑炉中,窑壁只有极薄的釉层,已经很难见到和唐代窑壁内那种存在很厚的玻璃质青釉的现象。

       由于在自然木柴灰釉落成于陶器表面,产生釉陶,经过人们反复实验与认识, 找出类似的植物原料或矿物原料制成釉药(釉水),涂刷于器物的表面,烧制成原始青瓷和釉陶。这种木柴烧窑所产生的玻璃质青釉现象,在历代烧制青瓷器的龙窑遗址中都有发现。在参加福建建阳将口唐代龙窑的发掘中,就有这种遗存现状。在考古发掘中,揭露出的窑室几条重修的残基,在用白色黏土修筑的窑室内壁上,都有很厚的玻璃质青釉层,各时期修筑的窑内壁均有因烧窑而形成的自然釉层,而且釉层相当厚实,当时虽然很自然的认识是烧窑时形成的自然釉层,但对于窑炉中木柴燃烧,柴灰在窑中形成的自然釉还认识不透。

       因在烧窑过程中产生的自然釉,所以考古界多称之为“窑汗”。这种自然釉即植物灰釉,它们普遍存在于古代以木柴为燃烧物的窑炉中。

       宋代以后,北方煤烧窑炉以及普遍使用的匣钵密封烧瓷技术,基本杜绝了植物灰釉在瓷器表面上的残留,植物灰釉在衰落后消失。

       植物釉陶瓷是中国早期的青釉陶瓷技艺,它是在一定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环境下产生的。在生产力技术提高以后,矿物釉技术被取代。

 

原始瓷鼎 西汉丨通高17.6厘米 义乌市博物馆藏

(浙江义乌出土)

 

原始瓷壶 西汉丨高45.5厘米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山东日照出土)

 

传统植物釉工艺的再发现与创新

       令人慨叹的是,在中国工艺发展的历史轨迹中,随着人工矿物釉及金属彩釉的广泛使用,两千年前我国利用自然植物釉的传统工艺技法渐渐失传。

       台湾陶艺家何志隆因喜爱柴烧陶瓷,对中国传统青釉陶瓷起源的探索情有独钟,长期致力于恢复这种古老的传统技艺。历经二十多年烧窑的探索,他反复研究、试验柴烧陶瓷技术。

       翡翠青瓷创烧成功后,不断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陶瓷艺术界的广泛肯定,被 国内外艺文界、学术界公认为有高精工艺难度。因其良品率低且无 重复性作品,具备稀有性和唯一性,属中华优秀陶瓷文化传承中创新出的艺术精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翡翠青瓷

 

 

 

来源:文物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2020年7月10日 10:1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