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报道》第十四期

网站首页    中国考古报道    《中国考古报道》第十四期

       战争,人类社会中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几乎伴随了人类的进化发展全过程。随意翻阅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战争总是频频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战役也很多,传说中的“炎黄大战蚩尤”,也许就是华夏文明史上最早的大型战争。

 

       作为工具的一种,战争中的兵器也符合工具从石器到铜器、铁器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山东省泗水尹家城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石钺、石铲、石矛等,可见原始社会,在龙山文化阶段,人类主要使用的武器是石制的,此外还有一定的骨制、木制工具,但后者不是主要的。直到龙山文化末期,才偶有金属工具出土。

 

泗水尹家城遗址岳石文化石斧、石钺

 

       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是夏朝,这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始,不少古代传说都提到夏代已能铸造铜器,但这一时期青铜兵器很少,主要还沿袭使用各种原始兵器。到了商周时期,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了维护国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军队与战争规模空前扩大,同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进步也呼唤着兵器的更新换代。工具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商代以后,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因此,商周时期,青铜兵器普遍装备于军队,并且其数量和质量不断发展。

 

       商周时期兵器的种类大体有镞、戈、矛、戟、殳、钺、剑等。

 

       镞为远射兵器。商周时已使用了复合弓,并在矢上安装铜镞。商代的铜镞以扁平的凸脊双翼镞为基本形态,两翼侧刃前聚成锋向后形成倒刺。

 

       戈是商周时的主要格斗兵器,在有锋刃的“援”后接安的“内”,就是柄,垂直装,用于横击、钩杀和啄击。商代的戈有曲内、銎内、直内等式。西周末到春秋时,戈制作工艺上有所改进。商周戈的长短,与使用的不同有关,一般说来,战车上用的戈较长,步战用的戈较短。

 

铜兵器铜戈

 

       矛是格斗用的长柄刺兵器。商代铜矛一般有中脊,向左右扩展,成带侧刃的扁体矛叶,然后前聚成锋,矛直通中脊,有的叶下侧设穿,有的左右两侧设环,以缚扎固矜。

 

       戟是戈和矛相结合而创制的格斗兵器。以戈为体、矛为刺,兼有横击钩啄和扎刺的性能。最早尝试将矛和戈用联装成一件兵器的例子,见于河北藁城台西的商墓中。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国和三晋地区,已经使用剑、矛、戟等钢铁兵器和用于防护的铁片兜繁。

 

       到了西汉,由于淬火技术的普遍推广,钢铁兵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军队装备钢铁兵器的比例不断上升。考古界在西安市汉都长安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座建于汉高祖时的兵器库,内藏铁制的刀、剑、矛、戟和大量箭镞,数量远远超过了青铜兵器,生动地反映了铜兵器和钢铁兵器的消长情况。从东汉到唐宋,钢铁兵器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同时,在宋朝时期,随着火药的进步发展,中国开始出现了火器。

 

汉代铁刀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军队武器不足时,经常会使用农具充当武器,比如叉、耙、铲等。部分农具因为存在某些长处,最终被保留下来,即使军队不再缺乏武器,这些农具在兵器队伍中也没被淘汰。

 

2020年3月31日 23:3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