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洞窑与哥窑现象:“扑朔迷离”还是“言之凿凿”

网站首页    专题报道    学术专著    哥哥洞窑与哥窑现象:“扑朔迷离”还是“言之凿凿”

       你认识真正的哥窑吗?

       明陆深《春风堂随笔》说:

       “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根据陆深的记载,宋代处州(今浙江丽水市)有两兄弟章生一、章生二,在龙泉琉田烧瓷器,章生二的青釉瓷器像官窑器一般温润如玉,十分珍贵;章生一的青釉瓷则釉色较淡,名为哥窑。

南宋龙泉窑青黄釉大贯耳瓶

 

       听起来颇有意趣,谜一般的“哥窑”的命名竟是以“兄弟”呼之,但是事实真如此吗?

       《春风堂随笔》此处并未交代何所本,文献没有出处。陆深是明代人,说的是宋代事,若无根据就有想当然之嫌了。而十七年后同朝为官的兵部尚书胡宗宪似乎也并未看到此条文献,在胡宗宪主持编撰的首部省志《浙江通志》时,仍然在章氏兄弟前冠以“未详何时人”之语。如此看来,这其中的蹊跷是胡宗宪孤陋寡闻,还是《春风堂随笔》作怪?

       暂且不论,来看看对宋哥窑说得最为完整的《七修类稿续编》:

       “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也。惟土脉细薄、油水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圾破。龙泉窑至今温处人称为章窑。闻国初先正章溢乃其裔云。”

       明郎瑛在《七修类稿续编》卷六中又对“哥窑”进行进一步细化,却与《春风堂随笔》南辕北辙,前者都是黑胎,后者都是白胎。

 

圆明园长春园含经堂遗址哥窑青釉小水丞残件

 

       有趣的是,就连此续稿竟也是无中生有。《七修类稿》并无《续稿》:

       明许应元《陭堂摘稿·草桥先生传》只提到“七修类稿五十五卷”,并无续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江西巡抚采进本,《七修类稿》五十一卷,未提到有《续稿》。

       《明史·卷九十八·志第七十四·艺文三》记载:“郎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

       哥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是唯一未发现窑址的名窑,明明被称为宋代名窑,但起源年代却不是宋代,就连瓷器特征和文献记载都对不上。

       文献中的记载纷繁复杂,难以辨其虚实。据现有可查到的资料,最早提到哥哥洞窑、哥哥窑的是元代孔齐的《至正直记》,又称《静斋直记》、《静斋类稿》:

       “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尤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今在庆元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 不过街市所货下等低物,使其质更加以细腻,兼以岁久则乱真矣。予然后知定器官窑之不足为珍玩也。所可珍者真是美玉为然。记此为后人玩物之戒。至正癸卯冬记。”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在乙未(1355年)冬,孔齐南下到杭州,买了一件哥哥洞窑香鼎。这是中国古陶瓷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由此可见,元末有一个哥哥洞窑在生产绝类古官窑的瓷器。

       《至正直记》是非常明确的当朝人说当朝事的文献,并有明确的记录时间,诸如窑名、时代、窑口性质、产品特征等都有所反映。元代也成为唯一明确有哥哥窑瓷器生产记录的时代。

       1998-2001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凤凰山老虎洞窑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发掘,作者钟凤文通过对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遗存的释读,元代老虎洞窑是杭州生产类官窑器的小民窑,与《至正直记》释读信息基本一致。

       明曹昭《格古要论》有“旧哥窑色青”、“紫口铁足”之说。

       明高濂《遵生八笺》也说哥窑在杭州:

       “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

       《格古要论》和《遵生八笺》都是可信的明代文献,作者曹昭和高濂也都是实事求是的文人,知道的就写出来,不知道的就不说,留下了许多疑问,致使没有读懂的人对哥窑问题逐渐迷离了;而伪文献都说得“言之凿凿”,浅显生动,自然更易传播。如此一来,对哥窑认识的偏离也就在所难免了。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考古尤为甚之,历史不仅存于大量史书中,也在各色文物中。

 

 

 

来源:文物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2020年7月21日 15:26
浏览量:0